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从守护者的望远镜里 看“高原精灵”黑颈鹤的迁徙与繁衍

来源:封面新闻    时间:2023-04-21 05:51:07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4月20日,四川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青海西海都市报、云南开屏新闻(春城晚报)、甘肃奔流新闻(兰州晨报)4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的“黑颈鹤之旅 生态美之路——青甘川滇四省联动报道”圆满落下帷幕。其间,4家媒体通过融媒体联动报道的形式,集中展现了黑颈鹤保护的举措和成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黑颈鹤这一国家级珍稀物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鹤共舞,高原精灵的迁徙与繁衍,演绎着一场生态之变,一幅“鹤翔于天、声闻于野”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守护念湖20年,张传金“护鹤”情怀从不变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文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三月春回大地,随着气温回升,又到了越冬候鸟迁飞返程的时候。刚过的越冬季,飞临云南越冬的黑颈鹤总数超过了4000只,种群数量创下历史纪录。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黑颈鹤也大规模集中北迁,返回繁殖地。站在湿地里,看着翩翩起飞的鹤群,保护区内46岁的护鹤员张传金依依不舍。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量的黑颈鹤在空中盘旋鸣叫,它的叫声跟平时不一样,按我们以往的经验,它们又到要离开会泽的时候了……”张传金说。

张传金是一名共产党员,目前为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管理所巡护保洁组组长、护鹤员。作为土生土长的会泽念湖人,他在黑颈鹤的歌声中长大,正式加入护鹤员队伍已经20年,爱鹤护鹤、守护美丽的念湖,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云南:张传金给黑颈鹤播撒口粮

“数十年如一日,把一份义务变成了一个习惯,从青丝到华发,尽己所能,爱区如家,陪黑颈鹤成长,望黑颈鹤归来。在他身上,展现了一个忠诚朴素的护鹤员对于念湖保护区最真挚的爱与奉献。”张传金的一名同事这样评价道。

云南:黑颈鹤在湿地漫步

正因为有了张传金一样的保洁员、护鹤员,现在的保护区早已建成“无白色垃圾保护区”。巡护栈道上的竹篱笆倒了,张传金会拿上工具把它修好;看到湖面上有白色漂浮物,他就带着护鹤员去打捞干净;黑颈鹤受伤了,就小心翼翼地给它包扎,送去治疗;冬日冰天雪地里,黑颈鹤吃不饱,他就和其他护鹤员踏着雪送口粮……现在张传金带领的31名护鹤员,不管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在保护区内真心守护。

云南:护鹤员观望黑颈鹤

在湿地恢复建设项目中,需要从当地群众手中流转部分土地,张传金充分发挥本地人的优势,不分白天黑夜,一家一家上门做群众工作。每年保护区都会采取只种不收的方式,自种200亩的马铃薯为来年黑颈鹤提供食物,张传金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带领其他护鹤员为黑颈鹤种“口粮”。为了节约成本,他会提前到当地老百姓家预定下种植的种子和农家肥,在时令季节种下“口粮”,保障黑颈鹤越冬时有充足的食物。

云南:黑颈鹤集群

据悉,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会泽保护区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黑颈鹤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每年来这里过冬的黑颈鹤从1986年首次发现的21只,增长到了现在的1360只,占全世界黑颈鹤种群数量的10%。除此之外,新增一级保护动物紫鹮,二级保护动物紫水鸡、黄喉貂三个物种,多年未见的大白鹭又回来了!苍鹭、斑嘴鸭、骨顶鸡、黑水鸡等候鸟就地繁殖不再迁徙,念湖已然成为鸟类的天堂。

盐池湾的黑颈鹤守护者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通讯员 赵锐 记者 曹勇

4月初的一天,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分局党河湿地保护站站长杨巨才披着大衣走出门,遥望湿地的方向,喃喃自语:“春雪日渐消融,我们的‘高原精灵’也快回来了吧!”

甘肃:盐池湾畔观望

2008年,杨巨才第一次来到盐池湾,感受着当地人的热情,领略着秀美的盐池湾风景,心情舒畅了许多,比起城市的喧嚣,杨巨才更憧憬大自然的纯净与悠然。“被当地人称为‘高原精灵’的鸟,就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灰白色的体羽和褐黑色的尾羽像是华丽的舞裙,黑色的头部、前颈彰显着它们的高贵,看着就像个骄傲的小公主。它们在这里生活好些年了,是这里的原住民,也是湿地真正的主人。”杨巨才一边在湿地回收起一个个红外相机,调试着一个个监控探头,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高原精灵”。

一道嘹亮的啼声响彻湿地上空,正在湿地巡查的保护站工作人员停下手上的工作,杨巨才迫不及待地拿起望远镜,四处寻找着声音的来源,4个月的期盼终于有了惊喜。60多只黑颈鹤飞来,一路的风尘仆仆似乎也掩盖不了回家的喜悦,黑颈鹤或翱翔于天际,或浮游于湖中,或依偎于巢穴,它们掀起黑白分明的翅膀引吭高歌,为广袤的湿地带来了生气。黑颈鹤在湿地上掀起了一阵求偶风,雄性黑颈鹤在草地上跳着求偶舞蹈,期待获取雌性黑颈鹤的青睐。

杨巨才告诉记者,外来人员观鸟对繁殖期间的黑颈鹤影响很大,甚至会导致黑颈鹤弃巢而去。因此,保护站在入口处设置卡口,禁止外来人员观鸟、拍鸟。保护站工作人员时常穿着厚重的雨裤,不论酷暑严寒,风雨无阻,坚持野外作业,架设红外相机,监测黑颈鹤的一举一动。同时加强湿地保护,严格控制进入湿地的人员,加大巡护检查力度,积极宣传爱鸟护鸟相关科普知识,切实做好草原防火等工作。

甘肃:宣传爱鸟护鸟相关科普知识

为了监测、保护黑颈鹤,杨巨才那原本帅气白皙的脸庞被晒得黝黑,浑身都是被蚊虫叮咬的痕迹,脱下靴子时流出血水……黑颈鹤对杨巨才来说,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他对湿地和黑颈鹤的付出,更多的是由衷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

正是有杨巨才等管护人员不辞辛苦的野外工作,盐池湾湿地黑颈鹤种群较为健康稳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数量也稳中有升。黑颈鹤种群总数从2013年的86只增加至2022年的208只,今年截至目前,已有60多只黑颈鹤陆续飞抵盐池湾湿地“安家”,后续还将有更多的黑颈鹤抵达这里繁衍后代。

湿地大省黑颈鹤翔集

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四月的祁连山,冰雪消融,春回大地,黑颈鹤又陆续飞到这里生活。目前,已有10余只黑颈鹤从西藏迁徙至祁连山国家公园,其余还在越冬地活动。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正式拉开了春季迁徙的大幕。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先后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调查。调查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调查记录到黑颈鹤195只,特别是辖区内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木里镇是国家公园黑颈鹤繁育的重点分布区。通过近3年的研究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是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核心栖息地之一。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黑颈鹤。祁宗珠 摄

为进一步掌握黑颈鹤迁徙路线、繁殖策略等生态学信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在2020年至2021年间为38只黑颈鹤佩戴卫星跟踪器。追踪数据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黑颈鹤迁徙历时时间长,最长的历时39天;迁徙距离长,最长可达1500公里,是目前已知的黑颈鹤迁徙中距离最长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是黑颈鹤这一物种基因交流和种群延续的重要场地。

“黑颈鹤!黑颈鹤!”3月21日,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每月一次的黑颈鹤野外监测的日子,当监测人员赶到海晏县甘子河附近时意外发现,2只体型高大的黑颈鹤时而在河口的湿地上散步,时而将细长的喙伸进水中觅食。

“这是今年我们在青海湖畔监测到的第一批黑颈鹤。”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孙建青介绍,连续13年的黑颈鹤野外种群监测结果显示,从2010年至2022年,黑颈鹤在青海湖边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保持在80只至140只之间。

近年来,为了保护黑颈鹤等旗舰物种,青海湖鸟岛游客服务中心变成生态管护站点,各类旅游经营设施已被拆除,鸟岛、沙岛等景区闭门谢客,停止一切旅游经营活动,青海湖已成为黑颈鹤等鸟类的家园。

为有效保护黑颈鹤生活的湿地,青海实施最严格的湿地保护政策,颁布实施了《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青海省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青海省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等。去年初,青海又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草)长制考核体系。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掌握我省黑颈鹤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2021年,省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对青海省范围内的黑颈鹤展开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全省6个自治州104个黑颈鹤分布位点,共观测到黑颈鹤957只,主要分布于我省各大江河湖泊、沼泽湿地的草原、草甸及部分荒漠生态景观内。这是我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对黑颈鹤的生存状况开展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对黑颈鹤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青海6个自治州有黑颈鹤分布位点104个,其中,繁殖期103个位点共观测到黑颈鹤377只,越冬迁徙前1个位点共观测到黑颈鹤580只,其中海西州占46.84%,海北州占24.67%。此次调查基于大量的数据调查积累,首次对青海黑颈鹤适宜生境面积和高、中、低三个层次的适宜分布空间分析。分析表明,我省中北部为黑颈鹤高度适宜分布区,东部及西北部为中度适宜区,南部局部区域为低度适宜区,黑颈鹤在青海高原得到有效保护。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